原產地: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其中又以中南美洲、亞洲及非洲種類較多
秋海棠屬植物約有1400種以上,於17世紀末被發現,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其中又以中南美洲、亞洲及非洲種類較多,生長於海拔100 至1100公尺的地區,常在山谷潮濕石壁上、山谷溪旁密林上、山溝邊岩石上和山谷灌叢中被發現。目前臺灣原生的秋海棠約十幾種,如圓果秋海棠、南臺灣秋海棠、武威山秋海棠及水鴨腳秋海棠等,不但多樣性高,且其中有75%以上屬臺灣特有種,更是臺灣中低海拔的森林最能適應潮濕陰暗環境的植物。
園藝栽培品種的秋海棠因為生長強健及栽培管理容易,因此成為盆栽、花壇及道路綠美化常見的植物,其中更以四季秋海棠為大宗,四季秋海棠性喜日照充足而冷涼的環境,但溫度若低於13℃時,會使生長遲緩停滯,溫度高於30℃時生長變差,所以一到夏季時,需放置於陰涼通風處來渡夏;若排水不良易使根和葉片腐爛,需特別注意排水狀況。一般而言,秋海棠都可以利用扦插繁殖。
型態:草本植物
秋海棠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多年生肉質性草本植物,具有匍伏性的地下走莖或塊莖;莖直立或斜上昇,先端具有分枝,光滑無毛,長可達 60至100 公分。葉片呈歪卵形至闊卵形,紙質至厚膜質,單葉互生,偶有掌狀複葉,邊緣呈銳尖的波浪狀細鋸齒;葉片表面為有光澤的綠色,部分品種背面為紫色或帶有毛茸;秋海棠的葉腋常有小球根或小鱗莖長出,落地可長出新的小苗。秋海棠雌雄同株異花,呈聚繖花序排列,自頂端葉腋抽出,長 10至20 公分,花梗光滑無毛或略有毛茸;雄花花被片 4 枚,排成2列,外列2枚半圓形,內列2枚較小,雄蕊多數;雌花花被片2枚至5枚,如為2枚其花被片較寬,如為5枚,亦排成2列,內列者亦較小。果實長 1.5至3 公分,為蒴果或漿果,蒴果具有三個等長或不等長的果翅,種子細小,但數量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