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 / 里別:
信義區 / 景新里
位
置:
松勤路與莊敬路交口
面
積:
13,000 平方公尺
建造時間:
2002 年
管理單位:
南港公園管理所
英文名稱:
Military Families Community Park
開放時間:
全天
是否有無障礙出入口:
是
交通資訊:
景新里站1.22.226.22區.266.266區.288.288區.33.37.38.藍5
世貿中心站1.20.207.22.226.22.292.33.37.38.537.555.611.650
眷村文化公園位於信義區松勤路50號,面積13,000平方公尺,離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對面不遠處,在信義區精華地段上,卻還能看見高僅2層、巷弄狹窄的眷村建物。
眷村文化公園位於信義區松勤路50號,面積13,000平方公尺,離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對面不遠處,在信義區精華地段上,卻還能看見高僅2層、巷弄狹窄的眷村建物。 此處源起於民國37年國共內戰,大陸青島之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員工及眷戶們遷往臺北市日據時代為日軍陸軍庫房的四四兵工廠之地,當時此處為臺北第一個眷村,地理位置在四四兵工廠南端之故,居民即稱為四四南村,後因人口增加又陸續擴增四四東村和四四西村,至民國40年三村皆落成完竣。而後隨著信義計畫區土地開發及眷村改建,四四南村於88年全數遷出,原本面臨拆除命運的建物,透過社區居民及文化界人士發起眷村文化保存活動,經相關單位認定及審議,將四四南村正式列為歷史建築物,並保留其中對稱的4棟建築物加以規劃,於92年以信義公民會館暨眷村文化公園之姿,提供民眾參觀及休憩,並且是觀賞臺北101大樓跨年煙火秀的最佳地點之一。 眷村文化公園內保留了四四南村的眷村特色,當年由於物資、土地及時間的限制,每個眷村配置均為規律整齊的空間形式,採用一列一列魚骨狀的架構,便於集體生活與管理。建物全部為一層樓斜屋頂的建築型態,且為連棟式住宅,每一棟均切分成前後住戶,屋內大多設有吊舖,並開設一處天窗,每戶的居住單位約3.5坪大。眷村文化公園便保留這樣的架構與斜屋頂意象,轉化成景觀草坡,讓市民以地景的角度體驗眷村,並且更進一步讓市民如同原眷戶一般穿越或爬上屋頂。除了凸起的草坡,靠近莊敬路197巷的公園主入口保留了一座舊時的碉堡,早年雖屬軍事設備,但在60年代後期不再具有防禦功能,逐漸轉變為居民儲藏室或孩童遊憩空間,眷村文化公園亦保留碉堡作為四四南村重要歷史象徵與入口意象。此外,早年眷村供電有時間限制,僅於每日早上6時至8時、中午12時至1時、晚上6時至12時供電,凌晨後只剩下路燈會亮,當年許多眷村學子在升學壓力下,會到廣場上公共路燈下奮戰,眷村文化公園的植草燈籠與其他照明設備即是眷村生活的意象轉化。 在繁華的信義商圈內有這樣一處眷村文化公園形成強烈對比,讓人彷彿進入時光隧道,在現代與過去的記憶中游移,有機會不妨來此處稍作歇息,感受一下微風吹拂和特殊的人文風情。
體健設施:
單槓、肩關節康復器、上肢牽引器、腰背訓練器
遊樂設施:
旋轉台
服務設施:
目前無資料
古蹟設施:
目前無資料
空間面積:
容納人數:
安置登記站個數:
醫護站個數:
播音站個數:
物資管理站個:
器材倉庫個數:
指揮中心個數:
伙食區個數:
帳篷區個數:
沐浴區個數:
曬衣場個數:
公共廁所個數:
垃圾場個數:
公用電話個數:
消防蓄水設施個數:
消防栓個數:
自來水取水站個數:
維生貯水槽個數:
臨時廁所設置區個數:
週邊醫院資源:
週邊消防資源:
週邊警政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