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張貼至Line
:::

水生螢火蟲

黃緣螢

學名: Aquatica ficta (Olivier)

分類:水生螢火蟲

發光特性:黃色

發生期:3~4月及10月

適合棲地:低海拔山區水域(水生作物田、灌溉溝渠)

食物:本土性螺貝類

生態: 黃緣螢為臺灣三種水生螢火蟲中最常見的品種,由於水質汙染、光害及人為開發,使得棲息地受到破壞,族群數量逐漸減少,黃緣螢多分佈於臺灣西部地區的靜水域,例如水質較佳且無光害的池塘或水流速度較慢的草溝,成蟲多於3~4月及10月間出現,黃緣螢由於二個翅鞘邊緣有黃色線條,故名黃緣螢,成蟲腹部末端發黃色光,會閃爍。

 

生活史:本種一年可發生二代,區分為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其中幼蟲期約100日,成蟲於棲地環境中之壽命僅約10天。

黃緣螢成長階段

卵:黃緣螢的卵呈圓形,初產下時為淡黃色,之後顏色逐漸加深,孵化前轉變成黑色,直徑約為0.5mm

幼蟲:水生。第一節有四點明顯的淡黃色斑紋。以本土性螺貝類為食。幼蟲期約100天

蛹:黃緣螢之蛹為裸蛹,其各部形態,如觸角、觸鬚、足皆明顯可見。

成蟲:前胸背板為橘色,翅鞘為黑色,雄蟲腹部末端兩節發光器,雌蟲一節發光器

圖片為樹花園股份有限公司吳加雄生態總監提供